今年是特殊又難忘的一年,還沒有來得及感受激烈的答辯會、還沒有好好穿著學士服拍張合照,轉眼間就畢業(yè)了。生活并沒有留給任何人準備劇本的時間,當我們還在原地踏步,徘徊不前,一部分人已經踏上尋找自我、實現自我的路途。于是我們的人生就像是被按了加速鍵,匆匆忙忙地考試、匆匆忙忙的畢業(yè)、匆匆忙忙地踏入社會開啟工作模式。
大學期間曾讀過李開復先生的《做最好的自己》,當時只覺得這是一本極其勵志的書,李先生的優(yōu)秀和成功讓人看的斗志昂揚,現在偶然想起,覺得有很多思維和方法值得初入職場的我們學習。書中告訴我們:要培養(yǎng)自信,建立自省的習慣,學會用放大鏡看自己的優(yōu)點,同時不斷反省自己的不足,學會管理自己的缺點,揚長避短,發(fā)揮自己最大的優(yōu)勢;在書中李開復先生兩次選擇放棄讓人印象深刻,一次是他放棄修了一年的法學專業(yè)的學分,轉到了計算機系;第二次是他取得博士學位后可以留校,但他放棄留校,選擇去蘋果公司。放棄需要勇氣,但是當真正了解自己的內心,放棄即意味著得到,正如兩次放棄成就了后來的知名企業(yè)家李開復。
對于剛剛踏入社會的我們而言,不因社會經驗匱乏而自卑,不因學生身份而自滿;在工作這場學習旅途中,成功的定義即接納每個階段的自己,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,不斷進步,超越自己,完善自己。海明威在《真實的高貴》中說過:優(yōu)于別人,并不高貴,真正的高貴是優(yōu)于過去的自己。人生是一個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,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認識自己,然后做最好的自己。 |